立足新的实践 培育和弘扬兵团精神

发布时间:17年05月22日 信息来源:兵团日报 编辑:纪委监察局
【字体: 打印本页
作者:

●兵团精神课题研究组

在全球化时代,兵团作为一个负有特殊历史使命的社会组织,要走在社会发展的前列,保持其精神的先进性和旺盛活力,就必须根据时代的要求、社会发展和人们的需求,大力培育和弘扬兵团精神,并不断丰富和发展兵团精神。培育和弘扬兵团精神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方方面面的配合,我们必须立足现实,面向未来,在增强兵团综合实力的基础上,改革和发展兵团精神教育的方式和内容,在新的实践中继承和弘扬兵团精神。

一、 创新屯垦戍边理论 培育和弘扬兵团精神

人与动物的根本区别在于人的活动是有意识有目的的自觉实践活动,是在一定思想理论指导下进行的,不受任何思想理论指导的实践是不存在的。人类实践活动的这一特点,决定了理论的指导地位。没有革命的理论,就没有革命的运动;没有创新的理论,就没有创新的实践,也没有创新的成果。人类的一切创新实践活动,都源于创新理论的创立和指导。所谓理论创新,就是人们对自然、社会和人类自身发展规律更深刻、更完整的认识,它为人们提供了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引导人们冲破传统观念的束缚,拓展新视野,开辟新思路,形成新认识。因此,人类的一切创新活动总是首先把创新的关节点放在理论创新上。在这个意义上,培育和弘扬兵团精神作为新时期兵团人的创新活动,也必须首先放到理论创新上,也就是要创新屯垦戍边理论。

屯垦戍边理论是在中国共产党治国安邦大略指引下,对几代兵团人60 多年屯垦戍边实践的经验总结,也是兵团人解决特殊矛盾、应对复杂局面的重要法宝,反映了兵团人的群体意识、整体风貌和内在凝聚力。兵团人在屯垦戍边理论的引领下,建设边疆、保卫边疆,彰显出爱国奉献、开拓进取、敢为人先的中华民族气节,丰富了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也是兵团精神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思想文化资源宝库。首先,屯垦戍边理论赋予兵团精神政治价值。屯垦戍边理论是在党的科学理论指导下与兵团屯垦戍边伟大实践相结合而产生的思想理论体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等内容,对兵团精神具有鲜明的政治导向作用。其次,屯垦戍边理论指明了兵团精神的发展方向。在中国社会的转型时期,经济社会结构发生深刻变革,给人们的价值观和思想意识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在这个发展机遇与矛盾凸显相互交织的关键时期,兵团精神仍需要一种主流价值体系来把握方向,引导其更好地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屯垦戍边理论既突出了党和国家的指导思想,又强调社会主义理想信念的重要作用,把社会主义价值观念和兵团屯垦戍边事业相融合,指明了兵团精神的发展方向。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就兵团而言,推动屯垦戍边理论创新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要与时俱进。与时俱进,就必须解放思想,勇于、善于突破教条、旧框框的束缚,以“敢为天下先”的勇气去追求真理。与时俱进,就必须尊重规律、把握规律,以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为指导,立足于兵团实际,着眼于全局性、战略性、前瞻性的重大问题,融会贯通古今中外优秀文化,提出新观点,创造新理念。与时俱进,还必须尊重实践,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从实践中汲取理论创新的动力和源泉。只有这样,兵团精神才会在科学理论的指导下充满生机和活力,才会在不断发展的实践中日益发扬光大。

其次,要善于从屯垦戍边实践中发现和提出问题,运用科学方法回答重点问题,以回答重大问题为着力点努力推进理论研究的深入,这是深化屯垦戍边理论研究的基本要求,是培育和弘扬兵团精神必备的基础理论。比如结合两千多年的中国历代屯田历史,研究新的历史条件下屯垦戍边的新特点和新规律;结合兵团60 多年的发展历程及其取得的辉煌成就研究、总结新时期屯垦戍边事业产生、发展、变化的新特点和新规律;结合改革开放以来的基本经验,研究屯垦戍边事业改革发展的成功经验,为兵团事业的进一步发展提供理论指导;对中央、自治区和兵团党委关于兵团工作的重大决策进行研究,使我们的理论始终保持正确的政治方向;结合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的学习和实践,把学习和实践中形成的行之有效的好经验好做法上升到理论的高度,不断深化我们对屯垦戍边规律的认识,不断丰富屯垦戍边理论的内容。

再次,兵团文化创新是屯垦戍边理论创新的重要内容,是建设兵团先进文化,培育和弘扬兵团精神的重要途径。所谓兵团文化创新是立足当代兵团屯垦戍边实践,面对中国本土和全球文化资源,在既有文化要素和价值目标的基础上,对其进行推陈出新、批判扬弃、创造转化,锻铸出新型兵团文化形态,为兵团事业发展和国家边疆的长治久安提供智力保证。当前,兵团文化创新的主要任务是,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着力构建以兵团精神为主要内涵的屯垦戍边核心价值观。兵团精神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既相互联系又独具特色,是构建兵团和谐文化的根本,是兵团人在新的征程上高举的精神旗帜和铁打的主心骨。建设新时期屯垦戍边核心价值观,就是要切实把兵团精神融入到兵团事业的指导思想、共同的理想信念、强大的精神支柱和基本的道德规范之中,特别要融入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和各个环节,融入到兵团的各项建设和各项工作中,用兵团精神凝聚职工群众的共同追求,引领道德风尚,增强职工群众的价值认同,将兵团精神塑造为兵团人的主流价值、转变成职工群众的自觉追求,使兵团精神始终在兵团人的思想意识形态中占据主导和核心地位。

二、 增强物质基础 培育和弘扬兵团精神

兵团精神是建立在中华各民族成员(包括兵团职工群众)整体利益之上的观念意识形态,是维系兵团生存和发展的精神力量,它的形成和发展与兵团职工群众以及其他中华各民族成员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以及对物质需要的追求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因此,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兵团职工群众的根本利益是增强兵团精神的物质基础,是弘扬兵团精神的前提。

(一)发展先进生产力,提高兵团的经济实力

马克思指出:“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过程。不是人们的意识决定人们的存在,相反,是人们的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意识。”这就告诉我们,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无论是生产关系还是思想观念,都必须以一定生产力为基础,超越一定生产力发展的实际,主观建构生产关系和提出不切实际的思想观念,必然导致实践的失败。从这一基本观点出发,提高先进生产力的水平,奠定雄厚的经济实力,不仅是兵团精神培育和弘扬的重要途径,而且是兵团精神培育和弘扬的物质基础。

兵团事业经过60 多年的发展,生产力水平有了极大提高,为兵团的发展提供了一定的物质基础。西部大开发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兵团经济实力大幅提升,职工群众生活明显改善。但是,兵团生产力发展仍存在很多问题,比如结构性矛盾仍旧突出;农产品深度加工不够,产业链条不长;工业经济总量小、比重低,重化工业市场竞争不强;服务业发展领域不宽,新兴服务业发展缓慢;资源利用广度及深度均不足等。这些都是阻碍兵团经济发展的障碍性因素。必须大力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实现兵团经济的快速发展,为兵团的进一步发展打下坚实的物质基础。2010年5 月召开的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是一次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要会议,为新疆的大建设大开放大发展创造了千载难逢的历史性机遇。2014 年4 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兵团时强调:新形势下,兵团工作只能加强,不能削弱。使兵团真正成为安边固疆的稳定器、凝聚各族群众的大熔炉、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示范区。中央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为推进兵团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提供了重要机遇。

这种情势下,我们必须牢牢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通过实施优势资源转换和大企业大集团战略,把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大调整和发展方式战略性大转变贯穿于跨越式发展全过程。一要创新农业发展模式,加快发展设施农业和农业产业化,使兵团成为引领全国现代农业发展的排头兵。二要在现有特色优势主导产业基础上,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使工业经济成为带动兵团跨越式发展的主力军。三要加强基础设施建设,重点实施大中型灌区续建配套等重点水利工程建设,进一步提高兵团水资源的保有量和利用效率,使经济社会发展、产业人口布局与水资源承载能力相适应;加快城市和工业园区电源建设,加强垦区和兵团城市输配电网络建设;加快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公路通达深度,形成联通国道、省道和垦区内部四通八达的公路网络,建设重点企业铁路专用线,适时规划建设城市支线铁路等。

(二)增加兵团的物质财富,最大限度维护职工群众的根本利益

人们的需要,特别是广大人民群众物质文化生活的需要不断产生又不断得到满足,是社会历史前进的内驱力。同样,兵团人对物质和文化利益的追求不仅是兵团社会发展的杠杆,而且是兵团精神培育和弘扬的根源所在。

坚持以人为本,以群众利益为重,紧紧抓住中央和各省市对口支援的历史性机遇,大力推进社会事业发展,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第一,要在加快经济发展的同时,促进社会事业的协调发展。要通过调整公共资源布局,提高公共资源利用率和公共服务水平,逐步实现城市和团场基本公共服务接轨,形成与兵团实际相适应的社会事业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要把更多的财力投到公共服务领域、落实到重大公益性项目上,把政策资金更多地向团场一线和边远团连倾斜,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逐步缩小团场和城市、边境团场和腹心团场的差距。第二,要优先发展教育。下大力气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推进团场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全面完成校舍安全工程;加快发展双语教育,完善学前教育,扩大以就业为导向的中等职业教育规模,改善各级各类学校办学条件。第三,要重点完善基本养老、基本医疗、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健全覆盖城市和团场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提高保障标准,解除职工群众的后顾之忧;加大对困难群体、低收入群体生活和基本医疗保障力度,健全社会保险社会化管理服务体系;积极发展医疗卫生事业,全面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第四,要着力解决职工群众迫切需要解决的困难和问题。加快团场连队基础设施建设,尤其要加强保障性住房建设,全面完成廉租房、解危解困住房建设;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开展多种形式的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劳动者的就业创业能力;拓宽增收渠道,千方百计提高职工群众特别是低收入群体的收入水平。

三、 改革和发展教育 培育和弘扬兵团精神

教育是一项塑造人的伟大工程。教育对人的生存与生活的启蒙,既有技能传递,更有精神启迪。教育是一种人文精神继承、发展和创新的最佳切入点,能起到传承文化、稳定社会的作用。兵团精神教育是弘扬兵团精神、增强兵团意识最直接、最有效的途径。

(一)把兵团精神教育纳入文化建设的全过程

“人类自我与自我观念是在一定的文化中形成的,是由文化来决定的。”作为社会意识的一种,兵团精神的萌发和形成与兵团的成长和壮大并非一种简单的对应,它的生成还必须借助中介性的观念和力量,这就是兵团文化的引导和熏陶。所以,兵团精神教育有赖于正确的文化建设。兵团先进文化植根于屯垦戍边事业,是兵团人建设边疆、保卫边疆、维护祖国统一、增强民族团结实践的生动反映,它是健康的、科学的、向上的、和谐的文化,它既是兵团人思维成果的精华,又代表未来发展方向,是推动兵团事业前进的文化。

把兵团精神教育纳入兵团先进文化建设的全过程,就是要坚持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指导地位,保证兵团先进文化建设的方向和性质。兵团先进文化建设和兵团精神教育必须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坚持弘扬主旋律,倡导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的思想和精神;倡导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思想和精神;倡导民族团结、社会进步、人民幸福的思想和精神;倡导用诚实劳动争取美好生活的思想和精神。加强兵团文化建设,要充分利用兵团60 多年发展中积累形成的具有兵团特色的丰富文化资源,深入开展理想信念、兵团精神和屯垦戍边意识宣传教育,把正确处理“三大关系”、更好地发挥“三大作用”融入兵团的核心价值追求之中,不断巩固兵团广大干部职工群众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以文化建设为载体来培育和弘扬兵团精神要注重“三个结合”。一是与经济活动结合。物质文明建设、制度文明建设与精神文明建设一起构成了“三个文明”协调互动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的基本组成部分。

弘扬兵团精神的最终目的在于促进兵团经济的发展,而经济的发展又有利于兵团精神的宣传。二是与文体活动结合。文体活动是广大群众喜闻乐见的一种文化传播方式,有利于组织凝聚力和认同感的培养。兵团通过千里文化长廊建设,通过文化艺术节、演讲比赛、诗歌朗诵、知识竞赛等系列活动,使群众普遍受到了生动形象的精神教育。三是与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相结合。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就是要发挥思想政治教育中教育的重要作用,将兵团精神融入和渗透到社会成员的日常生活中,使人们在不知不觉中受到感染和激励,获得教育和启迪。兵团的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与企业文化建设密切结合,已经形成了从语言的变化、行为的规范,到环境的美化、优化,再到思想道德素质的提高、观念的转变,整个精神文明建设已有了一个较为系统的运作模式。特别是以“家庭美德、职业道德、社会公德”和“感动兵团十大人物”为内容的各项评选活动得到了群众的广泛参与,增强了兵团精神教育的渗透力和潜入力,实现了“润物无声”的效果。

(二)把兵团精神教育纳入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的全过程

教育担负着传承、创造人类科学文化知识的重任,担负着提升社会成员素质和培养人才的重任,在现代化建设中具有先导性和全局性的作用。在培育和弘扬兵团精神的系统工程中,教育始终处于基础性的地位,它对于兵团人个体精神的塑造和兵团精神的提升都具有前瞻性的作用。兵团精神教育主要包括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等基本形式。

学校是兵团精神教育的重要阵地。把兵团精神教育纳入学校教育的全过程,就是要贯穿到兵团各级、各类学校,贯穿到从幼儿园到大学教育的全过程,运用各种方式和手段,让兵团人的后代了解和认同兵团的历史和文化,感受和内化兵团人的传统和气节,提升青少年学生的思想素质和精神品德。

社会是兵团精神教育的大课堂。兵团精神的培育和弘扬是一项要求全体群众参与的实践活动,将兵团精神教育纳入社会教育的全过程,就是要从制度创新、社会舆论和大众传媒等各个方面营造浓郁的兵团精神教育的氛围,使兵团人在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都能随时随地受到兵团精神的感染和熏陶。

第一,兵团的文学艺术、新闻出版、哲学社会科学等文化事业,都应强化主力军意识,有关工作者都应以高度的责任感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在培育和弘扬兵团精神的崇高事业中作出应有的贡献。

第二,加强兵团精神的社会教育,要充分利用博物馆、纪念馆、烈士陵园等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以革命道德的弘扬促进兵团精神的培育。

第三,兵团精神教育不仅要贯穿于社会的日常生活,而且要在重大的活动和事件中得到充分的体现。在这些活动中,通过总结历史、宣传成就、展望未来,将有效地激发兵团人的爱国情和报国心,对于营造兵团精神教育的氛围具有特殊的意义。

第四,以先进典型为突出载体,通过先进典型的示范、教化和凝聚,引发兵团精神教育的“名牌效应”。典型人物是兵团的精英,他们的精神品格和道德情操,对于兵团精神教育具有极强的感染力和号召力。

(三)把兵团精神教育纳入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全过程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是一个有机的系统,把兵团精神教育纳入精神文明建设的全过程,就是要将兵团精神教育纳入兵团精神文明建设的目标和任务体系中,渗透到兵团精神文明建设的各个方面和主要领域。

一要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地确立创建活动主题。从以往的活动来看,家庭美德、职业道德、社会公德,文化知识修养、体育休闲娱乐,都是新时期兵团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鲜活的主题。但社会生活是不断变化的,创建活动的主题必须与时俱进,要与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结合;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促进兵团社会发展结合。

二要充分利用载体,扩大并丰富精神文明建设的阵地。精神文明建设阵地是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的重要载体,它对传承兵团精神、塑造高尚品格、建立民族思想道德体系有着重要作用。这就要求,一方面要巩固创建活动的现有成果,让传统的载体继续发扬光大。另一方面还要结合实际,因地制宜地搭建新的创建载体。创建活动紧跟时代发展,保持生机与活力,才能真正起到丰富生活、教育群众、凝聚精神力量的作用。

三要构建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的长效机制。兵团精神的弘扬是一个长期的过程,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只有持续不断地进行,才能不断增强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的吸引力,最终完成弘扬兵团精神,提高兵团人的素质,增强兵团凝聚力的任务。因此,创建活动要将活动的组织者、参与者的能动性与群众的长远利益有机结合,将考核、评价、激励机制纳入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建立长效机制。

四要夯实创建平台,实现具体化。在深化创建过程中,要认认真真夯实创建平台,从群众的身边小事做起,增加精神文明创建的亲和力,让群众记得住、学得来、做得到。只有这样,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才能最大限度地调动群众的积极性,赢得更广泛的群众基础。

(四)注重对党员干部的教育 发挥党员干部的表率作用

弘扬兵团精神,党员干部是关键。要在广大党员干部中广泛深入开展理想信念教育、思想道德建设和兵团精神教育,使广大党员干部成为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实践屯垦戍边核心价值观、实践兵团精神的有力推动者和模范带头人。把弘扬兵团精神融入到执政能力建设和党内民主建设之中,把各级领导班子建设成为坚定贯彻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带头实践兵团精神、善于领导科学发展的坚强领导集体。把弘扬兵团精神作为衡量党员干部的重要标准,着力提高党员干部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把弘扬兵团精神作为先进性建设的重要内容,使兵团精神成为党性要求的重要标准,坚持不懈地用兵团精神提高兵团广大党员干部的素质,使党员干部真正成为弘扬兵团精神的先进分子,进而带动全兵团形成弘扬兵团精神的良好风气。

四、 构建培育和弘扬兵团精神的制度机制

兵团精神是一种抽象的观念、情感、心理与思维,也正因此,对兵团精神的培育和弘扬极易流于口头的宣扬、文字的论证,使培育和弘扬兵团精神这一重要的任务成为挂在嘴上的“软任务”。要把这个“软”任务做“硬”、做“实”,增强其实效性,就需要有良好的制度和机制作为保障。

第一,完善与政治、经济、文化制度相协调的屯垦戍边制度体系,优化培育和弘扬兵团精神的社会环境。社会主义屯垦戍边制度是在适应我国治国安邦战略需要下产生,新疆的特殊区情决定了它是我国治国安邦战略中的重要一环,兵团正是维护新疆稳定的一支重要力量。但兵团不是单纯地维稳戍边,而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背景下,通过自身的经济社会发展,更好履行屯垦戍边历史使命。因此,发展市场经济与戍边守卫边防,经济利益与政治利益相互兼顾,是我国社会主义屯垦戍边制度的建设和发展必须面临的严峻考验。要正确处理好兵团特殊管理体制和市场机制的关系。社会主义可以和市场经济相结合,兵团的特殊体制也不是天生就排斥市场机制,特殊的体制赋予了兵团统一调度各类资源、形成特殊优势和实现全面发展的能力;市场机制则提供了有效配置资源、将优势资源充分转化成生产力、获得快速发展的手段,兵团应当在市场机制中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近年来,兵团改革发展的实践证明,在坚持党政军企合一特殊体制的前提下,兵团完全能够建立起既适应市场经济要求、又充分发挥兵团优势的体制机制。

第二,建构培育和弘扬兵团精神的制度与机制,为培育和弘扬兵团精神提供制度与机制保障。一要制定加强培育和弘扬兵团精神的相关政策。从指导思想、实施原则、主要内容、实践途径、机制保障等方面做出全面、深入的部署,为培育兵团精神提供有力的政策与制度保障,把培育兵团精神的主要任务覆盖整个兵团,落实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二要对培育和弘扬兵团精神的主要载体做出制度规定。培育和弘扬兵团精神,创新与开发载体是关键,良好的载体中蕴含着丰富的精神资源,重大活动、节日、群体或个体事迹、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都是培育和弘扬兵团精神的良好载体。三要建立培育和弘扬兵团精神的过程机制。建立培育和弘扬兵团精神的过程机制,就是对培育和弘扬兵团精神有一个整体规划与部署,对培育和弘扬兵团精神的全过程制定相应的规范机制,如整体规划机制、操作机制、监督机制、激励机制、传播机制等,使这些机制在兵团精神教育的实施过程中相互配合、协调,形成联合统一、保障有利的兵团精神教育机制。

第三,对落实培育和弘扬兵团精神的组织机构作出制度规定。兵团精神教育具有广泛性和先进性兼备的特点,这要求在兵团精神教育上必须发挥社会先进组织和先进分子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发挥兵团各级组织的组织、引导、协调和控制作用,同时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积极投入、广泛参与、密切配合、齐抓共管、形成合力的兵团精神教育组织体系。如果没有相关的组织机构对培育和弘扬兵团精神工作负责,将会使这项事关兵团前途与命运的重大任务流于空谈与推诿。因此,有相应的组织机构对兵团精神教育与培育的策划、布置、落实、监督、奖惩、推广等日常工作负责,将培育和弘扬兵团精神当作一项长期工作持之以恒地开展下去,是从制度层面给予弘扬兵团精神的重要组织保证。

建构培育和弘扬兵团精神的制度与机制,是一项涉及方方面面的系统工程,其内容不可能尽举。最关键的是要有一种制度建设与保障的意识,并切实进行相关建设,为培育兵团精神提供有力的制度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