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说兵团— —食

发布时间:16年11月25日 信息来源:兵团日报 编辑:纪委监察局
【字体: 打印本页
作者:李志军

民以食为天。“食”从人,从良。对人类而言,食物为人类提供生命的源泉。地处西域的兵团,无论食物,还是食材都具有自己的特色,与兵团的风土人情相得益彰。

兵团成立初期,生活非常艰苦。由于物质短缺,有时一周连一顿白面饭都吃不上,把白面省下给重病号吃,干部职工吃杂粮拌野菜,一日三餐改为两餐,啃着玉米渣发糕,吃着盐水煮麦粒。劳动繁重,却食不果腹,很多战士面黄肌瘦,炊事员们想了很多办法做吃食。他们将红柳、骆驼刺等沙漠植物掺上胡杨树碱,高温熬煮、捣碎,经过多次过滤就成了食物。

那个年代,没有丰盛的食物,但兵团人的精神食粮从不缺乏,他们心中装着祖国,以履行屯垦戍边职责使命为己任,为国家的利益而不惜流血牺牲。兵团人精神食粮,岂是热气腾腾的大锅饭、有限的白面馒头、粗糙的杂粮野菜所能衡量的。

如今,兵团人的生活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吃不饱成了遥远的记忆,但是兵团人不会忘记那段艰苦的岁月,不会忘记那些曾经吃过的食物,不会忘记把汗水洒在同一块地上,并肩作战的战友。那些艰苦的岁月,是兵团人最为难忘的奋斗记忆。

在几代兵团人不断努力下,现在兵团团场是这样的——放眼望去,棉田整整齐齐地排列着,大自然赐予了这里得天独厚的光热资源,造就了品质上乘的瓜果和独具特色的风味美食。在三师四十五团实习的日子里,我和同学结识了不少当地维吾尔族朋友,他们经常带我们品尝当地的美食,其中就有大盘鸡。在我们这些来自祖国各地的大学生中,有一位甘肃籍的大学生,品尝了咱兵团的大盘鸡,就禁不住啧啧称赞:“如此美味佳肴,令我诗兴大发。”一下子激起了大家的兴致,于是大家纷纷停下手中的筷子等着他赋诗。“啊!这个大盘鸡不一般,美味可口我喜欢,我喜欢呀我喜欢,这个大盘鸡不一般。”这个顺口溜一出,顿时引得大家开怀大笑。美食不仅能给人们味觉上的享受,还能给人们带来幸福和快乐。

大盘鸡已经成为一种饮食符号。兵团人的饮食文化,造就了大盘鸡的独特风味。把整鸡剁成大小不等的块状,待清油滚烫时,放入鸡块,依次放入四川人中意的红辣椒,甘肃人钟爱的土豆,再加上先炒后炖的中原厨艺,让鸡肉充分地吸收各种佐料的“精华”,鲜美的汤汁与充盈着淀粉的土豆彼此浸润,最后再放入陕北风味的皮带面,真可谓“天南地北、五味俱全”。兵团的大盘鸡,不仅融合着不同地区的饮食文化,还见证了兵团各族群众的勤劳和智慧。

兵团人在创造历史的同时,也在这片土地书写着了他们的味觉记忆。来自祖国各地的兵团人在长期的饮食文化熏陶中,吸取了“鲁、川、粤、闽、苏(淮扬)、浙、湘、徽”八大菜系之精华,融合了“烧、炒、闷、煮、炖”之厨艺,再结合了各自的家乡口味和饮食习惯,成就了最具特色的、具有兵团风味的美食。来自祖国各地的兵团人把美食的记忆留在这片戈壁滩,留在他们深爱的土地上。自然,兵团的食物原料也非常给力,这是兵团东西好吃的另一重要因素。

民以食为天,食因人而变。人们嘴里品尝着鲜美的食物,心里体会着那份久久的感动。来自天南地北的兵团人,丰富了兵团食物多样化的内涵,强化了兵团人对于食物的记忆,激励着几代人继续奋斗在这片土地上。变化的是味道,不变的是兵团人艰苦奋斗的记忆。食物是架设家乡与兵团情感的“桥梁”,食物的味道不仅是舌尖上的感受,也承载着兵团人对故土的乡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