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说兵团——圣

发布时间:17年01月20日 信息来源:兵团日报 编辑:纪委监察局
【字体: 打印本页
作者:冉红春

“圣”字,可用来指代人格高尚或拥有无上智慧的人,如圣贤、圣人;还可用来指代学问、技术高超的人,如圣手、棋圣。此外,“圣”还有对所崇拜的事物地点的尊称之意,如圣洁、圣地。由此看来,“圣”字从古至今,都有着超凡的地位,只有在某一领域达到“最”字才能当得起“圣”字,比如酒圣杜康、诗圣杜甫、书圣王羲之……

有人问我:“用‘圣’来形容兵团会不会有些托大。”对此,我毫不犹豫地回答道:“不会,兵团绝对当得起这个‘圣’字,因为兵团是一个神圣的组织,兵团精神高山景行,兵团楷模无私圣洁。”翻翻兵团的历史,浩然之气在胸中激荡;读读孙龙珍、梅莲、魏德友等兵团人的事迹,令人敬佩、感动。

兵团肩负着神圣的责任。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新疆和兵团时强调:“在新疆组建担负屯垦戍边使命的兵团,是党中央治国安邦的战略布局,是强化边疆治理的重要方略”。中国自古就是“以农立国”,在边疆地区进行屯垦(屯田)有久远历史。“屯垦”的本义是指军队在屯营的地方开荒种地。从广义上说,是指国家通过驻扎军队和安置居民,大规模开垦荒地和从事各种经济社会开发建设事业,以确保国家的长治久安。

1954年10月,中央政府命令驻新疆人民解放军第二、第六军大部,第五军大部,第二十二兵团全部,集体就地转业,脱离国防部队序列,组建“中国人民解放军新疆军区生产建设兵团”,接受新疆军区和中共中央新疆分局双重领导,其使命是劳武结合、屯垦戍边。兵团虽然脱离国防部队序列,它却是一支不穿军装、不拿军饷,始终守卫边疆、维护祖国统一的战斗队伍。经过几代兵团人的不懈努力,一片片良田被开垦出来,一个个水利设施呈现碧波荡漾的景观,一座座工厂建立起来……

兵团精神是神圣的。兵团精神是几代兵团人秉承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南泥湾精神,在60多年的历程中,在与分裂势力、非法宗教势力、恐怖势力的复杂斗争中,在克服自然界恶劣条件的考验和应对各种复杂的环境中,逐步积累形成的,是中华文化的宝贵财富,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组成部分。在上世纪60年代初,就有数以万计的年轻人来到边疆,他们成为兵团各条战线的一批骨干力量。五湖四海的人因为一个信仰就来到戈壁荒原,并且扎根下来,献了青春献子孙。这就是兵团的魅力!

兵团人是最无私的,就像圣洁的雪莲花。兵团人虽然脱下了军装,但是军垦战士的作风却传承了下来。60多年来,兵团人用自己的形象塑造出兵团精神。这其中有群体,也有个体:有为解放和田作出了历史性贡献的沙海老兵,有不怕吃苦的八千湘女……兵团第一代女拖拉机手金茂芳,她用青春叙写了最动人的篇章;在抵御侵略者的战斗中壮烈牺牲的孙龙珍,用青春、热血和生命谱写了一曲为国守土的史歌;在新疆无人区守边52年的魏德友,他身上折射出的是对祖国屯垦戍边事业的执着坚守……他们的故事让人感受到了强大的、感人的正能量,催人奋进。他们是兵团人的代表,正是像他们一样的兵团人把个体精神浓缩汇聚成了“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艰苦奋斗、开拓进取”这16个字。

新的历史时期,国际局势风云变幻,兵团这一“神圣”之师以坚定的身姿矗立在祖国西北。在稳疆兴疆战略中承担着重要特殊使命的兵团必将创造维稳戍边事业新辉煌,谱写好伟大中国梦的兵团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