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说兵团——社

发布时间:16年10月20日 信息来源:兵团日报 编辑:纪委监察局
【字体: 打印本页
作者:顾小凡

《说文解字》中解释说,“社”代表土地之主,土地之神,字形采用“示、土”会意。《春秋传》上说:“共工之子句龙为社神。”《周礼》规定:“二十五家为社,各树其土所宜之木。”在我看来,“社”的引申意思其实就是“聚集”“包容”。这一层含义在兵团体现得尤为明显:兵团人来自五湖四海,兵团就像一个大的聚集体,兵团就是一个大家庭、大社团、大社会。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来自上海、江苏、河南、四川、湖北等省市的老兵的到来,为兵团屯垦戍边事业增添了大量的聚集元素。他们穿着褪了色的军装,啃着粗硬的干粮,喝着混浊的泥巴水,住着简陋的地窝子,用最原始的劳作方式,开创了人类垦荒史上罕见的伟业。“谁言大漠不荒凉,地窝房,没门窗;一日三餐,玉米间高粱;一阵号声天未晓,寻火种,去烧荒。”这首已经搞不清楚创作者为何人的老歌,生动记述了当年创业的艰辛。这些来自全国各地的兵团人共居共学共事共乐,共同构建了兵团嵌入式社会结构和社区环境。你随便到一个基层连队就能听到各种“南腔北调”,感受别有韵味的连队社区风貌。

“戈壁惊开新世界,天山常涌大波涛。”兵团各族群众紧密团结在一起,形成了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的大家庭,凭着战天斗地的勇气、改天换地的豪情,创造出了翻天覆地般的人间奇迹——跨越天山南北的生态绿洲和高产良田,让“人进沙退”不再是奇幻的天方夜谭;石河子、五家渠、铁门关等一批拔地而起的兵团城市,让戈壁都市也不再是诡异的海市蜃楼。

60多年来,“社”见证了兵团的发展,承载了兵团人的情感。

“我们的小区很美,健身文化一条街、图书馆、休闲广场、文化活动室等各种场所一应俱全,这还不算,社区又在修建新的篮球场,在这里生活很温馨。”10月12日,正在小区休闲广场散步的87岁老人季志叶说着“家”的好。

季志叶居住的小区是二师明祥小区,这个小区先后被评为全国和谐社区建设示范社区、兵团科普示范社区、兵团充分再就业社区等。

和季志叶有着同样感受的退休职工郭金枝则是大家公认的社区“热心人”。以她的名字命名的金枝健身队,几乎每天早晚都会组织带领近百名老年健身队员做健身操、跳广场舞,社区有什么公益集体活动,郭金枝总能组织人员积极参与。闲暇时间,她们还会相互交流学习,热心帮助邻里,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以自己的一言一行带动身旁的人为社区作贡献,使社区洋溢着浓浓的相亲相爱氛围。

近年,二师着力创建服务型社区,以便民、亲民、惠民、利民为目标,对社区居民提供多元化特色服务,“民心驿站”“社区110”等服务形式已经成为社区品牌,社区居民可以享受志愿者帮扶、政策咨询、健康讲座、法律维权、紧急出诊等免费服务项目,为社区居民提供了诸多便利。

“我年纪大了,行动不方便。以前交个水电费要跑好几个地方,现在办事特方便,跑一趟社区服务中心就全部解决了。”家住二师二十四团铭雅社区的退休职工顾秀恩提起“一站式”服务大厅,话就多了起来。

为了提高服务群众的质量和水平,二师以团场社区便民服务中心为基础,在社区服务中心建立了“一站式”服务大厅,水电暖收费、社保缴费、人口和计划生育服务、社会帮扶等都可以在“一站式”服务大厅办理。如今,二师群众充分享受到了社区大家庭的温暖,社区居民的归属感、幸福感也得到增强。

从兵团层面来说,随着“三化”建设的不断深入,兵团社区已经进入了全面发展时期。据报道,兵团以城镇化建设为契机,不断加大对社区的投入力度。“十二五”期间,国家投资1亿元、兵团投资1.2亿元、对口援建投资1亿元、师团投资1亿元,兵团新建社区服务中心239 个、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30 个,改扩建社区服务站72 个。目前,兵团社区覆盖率超过95%,已建成社区居委会701 个,覆盖居民89.5万户(约257万人)。其中,18个单位获全国示范社区(街道)称号,13 个社区获全国优秀社区服务中心称号,189个社区获兵团和谐示范社区称号。

小家稳则大家兴。当前,面对成为稳定器大熔炉示范区的职责使命,作为肩负屯垦戍边使命的兵团人,要努力把一个个小家庭小社区建好管好,这样才能把兵团大家庭建好,最终和全国人民一起,谱写出新疆、兵团经济社会发展的壮丽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