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说兵团——碑

发布时间:16年05月18日 信息来源:兵团日报 编辑:纪委监察局
【字体: 打印本页
作者:李红

生命的长度,该用什么计量呢?用年月日,还是用钟分秒?

“人过留名,雁过留声。”在漫长的人生道路上,总会或多或少留下些什么。在不朽的时光里,在人们的记忆中,就有这样的“永恒”,一如那些把青春、热血、汗水和生命,永远抛洒在了兵团这片土地上的军垦战士。

他们是一座座有形或无形的丰碑,任人们用目光、用心灵,静静地去寻找和体会。

就像此刻,我站在坐落于石河子市游憩广场的屯垦戍边纪念碑前,思绪一下子就被拉到了那些在茫茫戈壁、凄凄荒滩上开疆拓土的军垦战士们身上。

提到“碑”字,浮现在每个人脑海里的通常是刻有纪念性文字的石碑。然而,屯垦戍边纪念碑的主体碑,不是通常意义上的石碑,它如利剑般直插云霄的形状,让我想起了仗剑扶犁的兵团人垦荒的历史——发展生产,建设兵团。这段历史,是兵团的起源,是可以燎原的星星之火,早已被人们所熟知。

这把“剑”高35.9米,象征着王震将军当年率领三五九旅挺进新疆的壮举,他们仗剑扶犁,拉开了开发建设兵团的序幕。在蓝天之下、白云之间,这把“剑”发出耀眼的光芒,使我想起了兵团事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实属不易的发展历程,我情不自禁地流下了两行热泪。

睹物思人,这座以剑的形状铸就的纪念碑,让我再次忆起了远去的父亲。作为第一代军垦战士,父亲响应祖国的号召,放下枪,拿起砍土曼,加入到建设兵团的滚滚洪流中,并把生命留在了这片土地上。

屯垦戍边纪念碑就是为了纪念千千万万名像父亲那样的屯垦戍边的将士而立。尽管在他们中间,有些人已经长眠在这片有着翻天覆地变化的土地上,但将士们的英魂并没有远去,他们精神永远萦绕在兵团人的心头,守护着这片土地。

在直插云霄,银光闪闪的剑端,在纪念碑主体东侧的新疆版图雕塑和西侧的石河子版图雕塑中,我仿佛看到了兵团成立之初,军垦战士一手拿枪、一手拿镐,戍边守疆、开荒生产的身影。一座纪念碑,一段传奇故事,扣动心灵,激起我们对垦荒岁月的深情回忆。

碑,既是有形的,又是无形的。从某种意义上说,每一个义无反顾地献身于屯垦事业的军垦战士,都是一座高高矗立的纪念碑,永不消失,永不褪色,让后人敬仰。

正如著名诗人普希金在《纪念碑》这首诗中写的那样:“不,我不会完全死亡——我的灵魂在圣洁的诗歌中,将比我的灰烬活得更久长……”

军垦历史浓缩在这块纪念碑中,浓缩在“这柄利剑”中,比任何一座有形的碑都会更加长久、更加醒目。这是无上的荣光。默默地凝望,我们心中波涛起伏。

不知道在兵团大地上,还矗立着多少座与屯垦、与戍边有关的纪念碑。但我相信,这座纪念碑是以剑的形状呈现,更能唤起我们对老一辈兵团人的集体记忆,对兵团历史的敬重。

时常能在这座纪念碑前看到来自四面八方的旅游者,默默地站在“这柄利剑”前沉思或遐想。就像此刻,我一转身,看到一位满头白发的长者,和我一样仰望着“这柄利剑”,眼中泪水盈盈。从他的神态、着装,可以看出,这是一位老兵。或许他就是三五九旅战士中的一员,或许他是在追寻当年的足迹。

此刻,那段历史一定正在他的心中呈现。

不忍心打扰老人。在这座纪念碑前,所有的语言都是多余的。此刻,我只愿像老人一样,静静地站立、致敬,感受兵团波澜壮阔的流金岁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