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说兵团----水

发布时间:16年05月11日 信息来源:兵团日报 编辑:纪委监察局
【字体: 打印本页
作者:张小杰

我的名字叫“水”。水滴石穿、上善若水、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对于我的描述数不胜数。今天我要和大家谈谈在兵团的我,因为这里的人们懂我、爱我,更像我。

提及兵团,大多数人的第一印象是大漠胡杨、戈壁荒滩,很少有人能想到我,我似乎只属南国水乡的“专利”,因为在这片干涸的土地上,我实在是太珍贵了,我或者深藏地下,或摇身一变,化作冰山雪水。但是在这里,我感到更加骄傲和自豪,这里有举世瞩目的膜下滴灌节水技术。

1950年,一支30余人组成的勘察队来到了石河子,他们在茫茫荒滩上四处寻找我的身影。最终,他们发现了我深藏地下的踪迹,发誓掘地三尺也要把我找出来。他们买来废弃的电线杆,用榆木制成滑轮挂钩,用榆树条编成框子,组合成简易的“挖掘机”,奋战了20多天,终于请出了我——水。

都说我,无色无味。在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南缘一个叫莫索湾的地方,我却和兵团人开了个玩笑。有一天,一群风尘仆仆而又斗志昂扬的青年男女唱着歌闯入了这片亘古荒原,在这里,他们面临缺水的难题。奋战一个月,他们终于打出了14口井,却发现其中11口井里的水又苦又咸,根本无法下咽。

因此,初来乍到的他们一天只能分到一瓷缸的水,他们中有的人要走十几公里路,把我挑回家,路上常常会迷路,有时候还会遇到狼。

井涸方知水珍贵。一次次缺水的考验,让兵团人深刻体会到我作为生命之源的珍贵。他们痛定思痛,攫取他山之石,最终创造出膜下滴灌技术,对我加以保护利用。因为有了这项技术,我无惧于沙土对我的“吞噬”;因为有了这项技术,我无畏于烈日对我的“蒸发”。

2007年开始,兵团全力推进全国节水灌溉示范基地建设,在节水灌溉先进技术的引进和研发上连连取得突破,并在全疆大规模推广应用,我更有了用武之地。2013年,兵团高新节水灌溉就占有效灌溉面积的74.4%,通过大力推广喷灌、滴灌、微灌等节水技术,年农业节水量超过10亿立方米,让一些已经萎缩甚至干涸的湖泊重现生机,改善了沙漠边缘的生态环境。

对此,我感恩兵团人,尽力滋养这方大地上的万物。

闻,肖尔布拉克,美酒飘香。

看,五师八十六团麦田里,沉甸甸的麦穗随风摇曳,翻腾着滚滚金波。

上善若水,水利万物而不争。无论走到哪里,都会给周围的生灵以润泽。对于这一评价,说实话,我感到十分惭愧。因为献了青春献终身,献了终身献子孙的兵团人比我更善。因为,以屯垦戍边为使命,遵循“不与民争利”原则的兵团人才真正叫作“利万物而不争”。

兵团初创,为了不与民争利,不与民争水,不与民争地,兵团人选择了“没有路、水到头”的戈壁、沙漠、荒原。在天山南北的戈壁荒漠和人烟稀少、环境恶劣的边境沿线,开荒造田,建成了一个个农牧团场。

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说我柔,是因为我穿行于万物,遇物则分,说攻坚强者,莫能胜我,是因为柔韧如我,却可以滴穿磐石。对于这一评价,相比兵团人,我同样感到自愧不如。

1969年6月10日,前苏联边防军人骑马越过了实际控制线,一个身怀六甲叫孙龙珍的柔弱女子,毅然加入到了保卫边境的队伍。英勇的母亲不幸被子弹击中,当即倒在了血泊中,牺牲时年仅29岁。在她身上,我看到兵团人比我更柔韧、更刚强。兵团人来自五湖四海,在祖国边陲,他们随遇而安,极像我自由穿行万物的随性性格。但是面对强敌,他们比我有立场,即使是柔弱的女子,也没有像我那样逃避,而是选择激流勇进。我想,这也许就是兵团人,能多年来确保寸土不失的原因吧。

兵团人懂我、爱我、更像我,我要让戈壁荒滩升起更多明珠,让兵团蔚为壮观!